開發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2019年2月,中共中央下發《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要求,“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時代性,主動適應信息時代新形勢和黨員隊伍新變化,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創新黨組織活動內容方式,推進“智慧黨建”。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一方面,為提升、完善和規范紀檢監察工作各項業務提供了科技手段,另一方面,信息傳播迅捷、擴散快,網絡輿情成因復雜、敏感性強,給紀檢監察工作帶來許多新挑戰。我們必須順應時代潮流,主動適應、積極引領,用好信息化、大數據帶來的現代手段。依據中紀辦《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信息化工作規劃(2018—2022年)》文件,明確提出要利用信息化技術建設智慧紀檢。落實打鐵必須自身硬要求,貫徹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理念,推進“人工監督與信息化科技化監督相結合”。創新性開發構建“紀檢監察信息大數據管理及智慧應用平臺”為紀檢監察工作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根據中央紀委監委制定的紀檢工作規范,采用科學的信息化手段,在服務于建立廉潔從業檔案信息庫、執紀監督全流程管理、問責管理、巡視巡察、一人一冊、領導駕駛艙、黨紀法規、學習考試等功能基礎上,提升紀委監委的工作效率和業務處理能力。同時與其他行為數據、規則數據聯動,打通數據壁壘,實現數據互通,及時提醒預警,發現并跟蹤問題線索,加強巡視巡查的正對性和問責的準確性。強化大數據的綜合查詢統計分析及智能化應用,形成一人一冊和個人廉情鑒定報告及各單位政治生態的量化分析等狀況,全面準確把握個人和各單位政治生態的綜合廉政信息,為干部提拔任免和日常監督提供抓手。通過建立一個以信息化、網絡化和數據大集中的紀檢監察信息大數據管理及智慧應用平臺,可創新性的實現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紀檢監察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流程化,進一步提高工作管理效率和提升監督執紀能力,同時也更好的滿足現階段各紀委監委履行監督責任的管理需要。遠期可為實現大數據監督、遠程監督奠定良好的基礎,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起到保駕護航作用。
紀檢監察信息大數據管理及智慧應用平臺的研發,是順應時代潮流,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實際工作需求,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把網絡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理念引入到紀檢監察的各項工作中,助力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以智慧紀檢監察推動智慧黨建,更好地協助各級黨委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產品簡介
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針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信息化工作規劃(2018-2022年)》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對新形勢下推進紀檢監察信息化建設的要求。以創新性的開展紀檢監察工作,實現監督工作全面信息化,積極探索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延伸監督范圍,拓寬監督領域,聯通“線上線下”監督,深化數據利用,進一步推動紀檢監察業務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入融合,為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提供更好的環境和平臺。
智慧紀檢監察信息化管理是采用統一平臺管理模式,實現跨部門數據高效互通、日常工作隨時記錄、業務工作無縫銜接、數據統計自動量化、動態分析實時明確。利用 “大數據”理念著重解決紀檢監察工作過程中規范化、程序化、痕跡化問題,幫助建立關鍵預防指標,實現預警管理,極大提高了紀檢監察工作效能和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為實現“互聯網+紀檢監察”提供了堅實基礎。通過建立紀檢監察信息大數據管理及智慧應用平臺,將過程化管理和結果式管理緊密結合,可將各職能部門分散的信息集中在一個平臺,打通數據壁壘,可對數據進行精準查詢、智能分析與匹配,形成一整套的實時動態、預警管理及痕跡結果化管理模式。該平臺可強化執紀監督,持續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切實增強全面從嚴治黨的系統性、創造性、實效性。
紀檢監察信息大數據管理及智慧應用平臺是運用現代網絡信息化環境和最先進的開發工具為紀委監委構建研發制定的專業化信息管理系統,適應所有的領導干部和紀檢干部以不同的權限直接在該平臺上同時工作。該平臺采用“1+N”的核心理念,構建一套監督執紀的實時過程式和結果式相結合的信息化預警監督大數據管理模式,將紀委的所有部門和相關業務集中在一個信息化環境中統一管理,使得不同的部門和對象按分配的權限實時在線協同式工作。系統主要包含19個子系統,具體如下:
1.公告管理系統
2.督辦管理系統
3.會議管理系統
4.月報管理系統
5.廉政檔案管理系統
6.單位檔案管理系統
7.工作檔案管理系統
8.事件檔案管理系統
9.問責管理系統
10.信訪案管系統
11.流轉審批管理系統
12.巡視巡察管理系統
13.日常監督管理系統
14.精準畫像管理系統
15.政治生態地圖管理系統
16.領導駕駛艙管理系統
17.黨紀法規管理系統
18.廉政考試管理系統
19.監督信息管理系統